1、对社交感到焦虑
社交恐惧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焦虑和害怕感,而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如逼不得已的交往会面,会出现面红或感觉面红、心慌心跳、出汗多、发抖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觉。明知没必要,却不能自控。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任务。
2、不敢参加聚会
一般人对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都会感到轻微焦虑,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出席。真正的交际恐惧症会对聚会等公共场所有无法承受的恐惧,严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孤立自己。
3、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
虽然在人面前,我总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看到或发现自己的短处。但往往难以达到目的。社交恐惧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状进一步恶化。性格偏内向,自幼有胆怯,过分注重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1.高度警觉性
因为社交恐惧患者极端重视他人的评价,所以对他人身上预示不满的迹象和可能会让别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现都非常警觉。比如他们会很关注别人皱眉、看表的动作,以及自己的穿着、举止是否得当等。他们常常会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从而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另外,对社交中负面信息的过多关注,也会干扰正在进行的社交活动,从而降低成效。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当注意被过多地分配到关注外界威胁性信息上,结果就很可能会造成当前的社交活动因得不到足够的注意而失败。比如突然关注到自己的某些言论不当,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思路,较后变得无法继续往下回答问题等。这种失败又会引起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加剧了社交恐惧患者对社交情境的恐惧及对自己社交表现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