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心理健康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专业人员的数量、质量不足。
解决心理咨询行业的困扰,需要坚持已经完善的注册体系;为新手咨询师提供在注册系统监督和规范下的系统的培养课程、实习机会等;通过系统补课和督导下实践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GJ更加严格的执照考试,获得开业资质和法律保护。
每个月4次,每次至少1000元,还要算上每次的车费,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是5000元左右。
5000元的花销,对李翔(化名)家这个每月总收入刚跨过万元门槛的家庭来说,并不轻松。尽管如此,这笔开销也许是李翔的“救命钱”。去年年底,因为被同学排挤,刚上大学的李翔开始入睡困难甚至有了厌学的趋势。为此,家在四川的李翔不得不来成都进行心理咨询。
第一次咨询后,李翔的父母满怀希望,以为终于可以帮孩子摆脱痛苦了。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开销,李翔的父母很是头部不适,继续治疗,家庭可能无法承受;放弃,难道要断送孩子的未来?
面对《法制日报》记者,做了一辈子汽车修理工的李翔父亲将头深深地埋起来,问道“这心理咨询是不是只给‘有钱人’弄”。
心理咨询,难道只有“太贵”这一个解法吗?
免费心理咨询之路难走通
注意到李翔的问题后,李家人曾寄希望于免费的网络心理咨询,但回应者寥寥,“较多也就是回复‘建议来诊所’或者说‘描述病情过于粗略,无法给出合理建议’等”。
目前在成都从事心理咨询业务的曾雪林告诉记者,诸如李家这样的私信和邮件内容五花八门,从“你好,愿意听听我的故事吗”到“我朋友要自杀,我该怎么办”,从简短的一句话问题到成千上万字的文章,这些求助咨询中有随便顺口问一句的,也有铺陈整个人生经历的心血之作。
“全职且专业方面比较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学家,基本上不太会免费回答网络求助者的一次性个案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